近幾年來我國越來越注重工業廢水的治理,可以預見,未來五年內,國家將進一步加大工業廢水的治理力度。
我國在10 多年前就已開始治理工業廢水,并不斷加大投入,大部分工業企業也都建設了廢水處理設施;同時,國家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要求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廢水的企業事業單位,應取得排污許可證。但由于違法成本低,加之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嚴等原因,工業企業偷排、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現象仍舊頻頻發生。廢水污染事件引發社會輿論持續關注,并將進一步成為推動政府出臺更嚴格治理政策措施的催化劑。
在“水十條”落地和“十三五”拉開序幕之際,水環境市場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據有關部門粗略估計,2017年污水處理行業可形成400多億元的產值,2020年產值可增至840億元,2025年可達1300億元。行業發展前景巨大。
工業廢水治理行業與經濟周期的變化緊密相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以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波動。在國民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國家的宏觀政策也在不斷調整,該類調整將直接影響到工業廢水治理行業的發展。我國經濟近年來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今后一段時間,在國家有效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工業廢水治理行業作為朝陽產業,受益于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也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工業水處理設備作為工業廢水治理行業的設備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